40009-06806
关注公众号
招生咨询

08:00-24:00

院校汇总 专业大全 地区筛选 简章查询 历年真题-答案
  • 招生地区:湖北 
  • 开设类别:
  • 教学方式:
    网络班 周末班
  • 所在地区:湖北 武汉市
  • 咨询电话:010-62510268
  • 学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

学校介绍

  武汉纺织大学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学校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崇真尚美”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大学精神,以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为战略目标,坚持特色发展、开放办学。学校依照《武汉纺织大学章程》,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基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逐步建成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坚持“一元领先、多元并进、突出特色、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组建五大学部,设置18个学院(部)3个研究院,涵盖理、工、文、法、经、管、艺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先进制造与纺织装备”“创意设计与精美制造”“大数据与智慧管理”3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四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实施领军人才引育工程,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200余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聘用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8人;国家级人才30余人次,省级各类人才260余人次。学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拥有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创新“五个思政”,构建“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大力培育创新文化,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有6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近年来,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31项。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完善学生指导和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学校连续获得“优胜杯”;获评全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中央优秀团队4个、团中央社会实践先进个人3个,省级社会实践荣誉15项;获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项,省“本禹志愿服务队”6个;获评团中央“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0人、“中国电信奖学金”3人。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毕业生已经和正在成为所在领域的骨干和中坚。

  学校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主动服务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拥有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重点研究基地和一批新型校地校企研发机构。相继承担国家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600余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纺织、印染、服装和艺术设计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高等学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入选全国美展艺术作品5项。学校注重成果转化,连续多年进入“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技术服务合同登记额居全省高校前列,一批校地校企合作项目在10余个省份先后落地,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单位,是“欧洲纺织大学联盟”第一个中国大陆成员。学校建有教育部首个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拥有湖北省第一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文化学园大学开展本科层次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捷克等国有关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长期承办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和商务部主办的国际研修班,连续多年主办和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面向未来,全体纺大人将以更昂扬的姿态和更开放的胸襟,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把学校建设成学术实力强、培养质量高、育人环境美、文化氛围浓、办学声誉好的美好纺大而团结奋斗!

  (数据截至2022年12月)

学校优势

  在湖北省的大力支持下,武汉纺织大学坚持“科研强校”战略,依托“纺织为特色,理工为主体,人文艺术和经济管理为两翼”学科优势,以“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理念为引领,破解破除“纺纱织布”误解误区,以服务谋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用高水平自主创新和知智转化能力建设牵引学校发展,有力支撑学校高水平特色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我校科研力量雄厚,学校拥有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拥有纺织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先进纺纱技术工程实验室、湖北省智能纺织材料创新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纺织行业纱线及其功能化重点实验室等27个省、市、行业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学校相继承担国家基金项目、“973”“863”项目和重点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近300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纺织、印染、服装和艺术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湖北省发展研究奖一等奖1项,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多项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作品并有进京参展作品。

  学校注重产学研合作,着力引领纺织产业前沿技术,聚焦企业重大应用需求,构建“立足地方、依托行业、协同创新、服务社会”的互利共赢的科研创新体系,从服务传统纺织产业向服务军工航天、医疗卫生、节能环保、智能穿戴等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延伸,在纤维的基础研究、制备技术、成型技术、应用推广、产品设计等全产业链领域具备一定的实力,产生了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应用前景的关键技术,产出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科技成果,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全世界瞩目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月面国旗展示系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火星探测、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国家重点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始终本着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向前迈进。

  近年来,学校坚持立足行业、服务全国,与地方政府、企业深度对接,前后共建6个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首期合同金额合计超过1200余万元,2022年与江夏区政府共建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及制品综合性创新平台,与仙桃成立了湖北省非织造布技术创新中心,与际华三五四二和武汉东沃慧达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产业研发中心,以丰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开展极具“纺大特色”的产学研协同发展之路。学校依托丰富的科研平台,充分发挥了我校的教育科研优势,推动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战略位势,实现了“研发在武汉、生产在当地,孵化在武汉、加速在当地”的效应。

  随着材料等新兴前沿学科的崛起,以医疗卫生纺织品为代表的“现代纺织”科研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我校在众多领域中研发了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应用前景的关键技术。在前沿纤维领域,与湖北绿宇环保、金环新材料等企业合作开展再生聚酯和天丝纤维精加工;联合研发的纳米纤维纯生膜过滤材料及微生物检测技术已在百威啤酒(武汉)落地转化;在先进纺纱领域,与际华集团和武汉裕大华联合研发了“柔洁纺”,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染色领域,助力荆州纺织印染循环经济产业园走在全国前列;在非织造领域,高效低阻和多功能非织造布等多项技术在恒天嘉华、湖北新鑫、稳健(黄冈)、奥美(枝江)等企业转化;在纺织装备领域,与宜昌经纬纺机、天门纺机联合研发高端工业丝加捻机和并条机,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生物医用领域,与湖北当代集团、武汉杨森合作研制的“战地止血用多糖纤维织物”和“小口径人造血管”已进入三类医疗器械注册阶段。此外,还与稳健医疗集团、武汉协和医院等深入合作,在高端医用敷料、疝气补片、心脏瓣膜等大健康产品研发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我校积极投身社会公共服务。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后,我校一批科研人员就熔喷棉紧缺问题“紧急集合”,为工信部提供科技决策咨询;一批专家紧急投身科研攻关,研发了新型高效防护材料、有害物质检测试纸等技术产品,具有杀菌抗病毒功能的口罩、高效阻隔病毒的防护服、居家自检自测试纸等一批技术成果实现在鄂转化;一批教师积极对接校友和企业,与恒天嘉华、稳健医疗、湖北宏宇等医疗企业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助力企业转产增产,为疫情防控提供“盔甲”“战袍”。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我们要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改革,主动开拓未来,积极把国家在湖北布局“中国非织造布制品生产基地”“中国非织造材料供应基地”的契机,积极作为、深度融入,助力湖北“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的转变。

最新文章

更多

快捷报名

更多
姓  名:

联系方式:

意向专业: